新闻资讯

News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公司新闻

一电蓄电池容量降低的原因

更新时间:2024-10-25点击次数:182

一电蓄电池容量降低的原因

一电蓄电池容量降低是一个复杂的问题,涉及多种因素。理解这些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和保养蓄电池,还能提高我们对电池技术的认识。以下是对一电蓄电池容量降低原因的详细分析。

极板硫化

极板硫化是导致蓄电池容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。所谓极板硫化,是指极板表面逐渐生成的白色粗大晶粒硫酸铅。这种晶粒较硬,很难溶于电解液,且在充电时也不易与电解液起还原反应,从而减少了活性物质。此外,粗晶粒硫酸铅会堵塞极板孔隙,使电解液渗入困难,增加了内阻,导致极板中参加反应的活性物质减少,蓄电池容量降低。

极板硫化的原因有多种:

1. **蓄电池长期处于完全放电或半放电状态**:由于气温变化,当温度高时,极板上一部分硫酸铅溶入电解液;温度降低时,溶于电解液的硫酸铅会重新析出,产生再结晶,形成粗大的晶粒沉附在极板上。
2. **蓄电池液面降低**:使极板上缘外露与空气接触氧化,氧化部分在机械行驶颠簸中与电解液接触,也会产生粗晶粒硫酸铅,使极板上部硫化。
3. **电解液的比重过大**:放电电流过大且气温过高,使化学反应加剧,产生的硫酸铅很快沉积在极板上,也促使硫化。

为防止极板硫化,应经常保持蓄电池在充足电的状态,电解液应淹没极板上缘,并根据地区和季节的不同正确地选择电解液比重。

自行放电

自行放电是蓄电池在放置不用时逐渐失去电量的现象,这是不可避免的。在正常情况下,每天放电率不应超过0.35%~0.5%。自行放电的主要原因包括:

1. **极板或电解液中含有杂质**:杂质与极板间或不同杂质间产生了电位差,形成一个局部电池,通过电解液构成回路,产生局部电流,使蓄电池放电。
2. **隔板破裂**:导致正负极板短路。
3. **蓄电池壳表面上有电解液或水**:在极桩间成为导体,导致蓄电池放电。
4. **活性物质脱落过多**:并沉积在电池底部,使极板短路造成放电。

为减少自行放电,除蓄电池制造材料应尽量纯净外,在使用中必须经常保持壳表面和桩头清洁,加注的电解液必须为化学纯净硫酸和蒸馏水。

放电电流的影响

放电电流的大小对蓄电池容量有直接影响。如果放电电流过大,极板表面活性物质的孔隙会很快被生成的硫酸铅所堵塞,使极板内层的活性物质不能参加化学反应,因而使蓄电池容量减少。此外,放电电流增大,化学反应速度加剧,也加速了极板的硫化过程。

温度的影响

温度是影响蓄电池容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。电解液温度如果过低,电解液黏度增大,渗透和扩散能力降低,电池内阻增加,蓄电池端电压降低,容量也因此减少。一般情况下,温度每降低1℃,缓慢放电时,容量约减小1%;大电流放电时,容量约减小2%。

电解液密度的影响

在一定范围内,适当加大电解液密度,可以提高电解液渗透速度和蓄电池的电动势,并减小内阻,使蓄电池容量增大。这是因为电解液密度的增加,可以提高活性物质向极板内的渗透能力。但如果相对密度超过某一限度,反而会使渗透速度降低,内阻增加,极板容易硫化,使容量减少。

电解液密度过高,还会使蓄电池自行放电速度加快,并对极板栅架和隔板的腐蚀作用加剧,缩短蓄电池使用寿命。因此,在选取合适的电解液浓度时,必须与实践的应用领域相结合。

壳体裂纹或封口胶破裂

蓄电池壳体裂纹或封口胶破裂也会导致电池容量降低。裂纹将使电解液漏出,液面降低。如果内部间壁有细微裂缝,两单池相通,还会使电压下降。造成裂纹的主要原因有电池座螺钉旋得过紧、敲打过猛、通气孔堵塞、气体不能放出使单格压力过大、冬季冻裂以及行车中震动过大等。

极板活性物质脱落

蓄电池在正常使用和充放电过程中,极板活性物质的体积会不断地膨胀和收缩,会引起活性物质缓慢脱落。如果使用不当,如充电时电流过大或温度过高、经常过充电、放电时电流过大(例如接入起动电机时间过长),会使极板活性物质迅速大量脱落,造成极板短路,导致蓄电池容量降低。

维护不当

蓄电池的维护保养也是影响其容量的重要因素。如果蓄电池长期亏电、电解液液面高度不足,或未充足电保存较长时间,都会使极板产生硫化,从而降低容量。此外,电解液受金属或杂物污染、电池表面不清洁等,也会使电池产生自放电而减少容量。

扫一扫,添加微信

热线电话:

130-5624-7517 深圳市深南大道7060号 13056247517@163.com
Copyright © 2024 测试站点 本站资源来源于互联网  网站备案号:  XML  网站源码